戒烟门诊医生告诉你如何戒烟——使用药物,先戒后律
每一位吸烟者,想必都想过戒烟。作为一名戒烟门诊的医生,对第一次来就诊的患者,通常会问他们,“以前戒过烟吗?”,大多数都说“戒过,戒过好多次,没戒成”,有的说“没戒过,想戒啊,试着不抽,一天都没挺过去”。无论戒过还是没戒过,有一点类似,最后都会说“我这人意志力不行,不像谁谁,人家说戒烟就戒了……”。
作为医生,我非常理解他们想戒烟的意愿和与烟草斗争的痛苦,但在帮助他们成功戒烟的第一步是希望他们知晓:戒烟失败不是自己的意志力不行,而是患了一种慢性疾病。
难道是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这个病和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什么时候患的不知道,一旦发现了,需要尽早控制,越早控制预后越好,并且治疗也不是一天两天就ok了,需要长期治疗。说不是,是因为这个病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定义为烟草依赖,已将其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
吸烟为何成瘾?
提起“成瘾”,大家都会联想到毒品,难道吸烟=吸毒?来我们戒烟门诊就诊的患者会惊讶地说,“怎么会这样,有这么严重吗?我不就是有吸烟这么一个习惯,怎么会是成瘾性疾病了?”
下面从医学的角度聊聊吸烟为何成瘾。
01尼古丁成瘾
烟草燃烧时烟雾有7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造成吸烟者成瘾的主要物质是尼古丁。吸烟后,烟草中的尼古丁吸入肺部时候很快地经过血液到达脑部,激活大脑中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使吸烟者产生“愉悦”的感受。
但是,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代谢掉,大概2~3小时被排除体外,造成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迅速下降,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等等,直到再次吸烟摄入尼古丁。而吸烟者一旦得到了尼古丁补充,多巴胺会再次迅速释放,使吸烟者再次感觉愉悦,这便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对尼古丁依赖的“奖赏回路”。
另外,大脑长期处在被尼古丁激活的状态,逐渐会对尼古丁变得不敏感,这就使得需要摄入更大量的尼古丁才能产生“愉悦”的感受,这就使得吸烟者对尼古丁需要量越来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吸烟者的烟量会随着烟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久而久之,吸烟者就对对尼古丁产生了依赖,也叫尼古丁成瘾。
02烟草依赖
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稳定水平。因此,对吸烟者来讲,吸烟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重要的是一种难以拒绝的尼古丁成瘾的表现。
有多难拒绝,不亚于毒品!国外一项研究评估了19种具有成瘾性的药物和毒品的依赖性,结果发现烟草成瘾位居第三,仅低于海洛因和可卡因。超过了其它毒品和成瘾性药物。
因此,烟戒不掉,不是意志力不行,改不掉吸烟习惯,而是患上了“吸烟习惯”外衣包裹下的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烟草依赖。
烟草依赖表现在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两方面。
躯体依赖:
所谓躯体依赖,又称生理依赖,表现为吸烟者在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会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包括吸烟渴求、焦虑、抑郁、不安、头痛、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一般情况下,戒断症状可在停止吸烟后数小时开始出现,在戒烟最初14天内表现最强烈,之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大多数戒断症状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但部分患者对吸烟的渴求会持续1年以上。
心理依赖:
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俗称“心瘾”,表现为主观上强烈渴求吸烟。
出现戒断症状时,会使戒烟者感觉很痛苦。此时再吸上烟,会减轻或消除戒断症状,但同时也会破坏戒烟进程。因此,戒断症状是导致烟民戒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有62%的吸烟者因戒断症状而放弃戒烟。因此,戒断症状是每一个想戒烟的烟们遇到的最大挑战。
药物辅助戒烟:
如果仅凭意志力戒烟(俗称干戒),一年的成功率仅为3%-5%,多数人都需要经过10-14次的尝试才可能干戒成功。使用药物戒烟,可大大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其实,只要处理好戒断症状,成功戒烟之旅就开启了。怎么应对戒断症状呢?网上可以搜到很多种办法,比如喝水、深呼吸、嚼口香糖、锻炼等等。但对戒烟失败的人来说,这些办法都试过了,但是没什么作用。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戒烟药物。戒烟药物可以减轻或缓解戒断症状,因此提高了戒烟的成功率。
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有三大类:
■ 尼古丁替代疗法(NRT)类药物:如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等。
■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国产药物商品名悦亭)。
■ 酒石酸伐尼克兰(商品名畅沛)。
我们戒烟门诊的医生会根据吸烟者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戒烟方案,给予戒烟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随访管理,定期通过电话或微信给予戒烟指导以及心理与行为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帮助吸烟者度过戒断症状的难关,成功戒烟。
来源:健康中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