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健康教育>详细内容

直肠功能训练

发布时间:2021/01/15 点击数: 【字体:

目的

降低病人便秘或大便失禁的发生率,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帮助病人建立胃结肠反射、直结肠反射、直肠肛门反射,使大部分病人在厕所、便器上利用重力和自然排便机制独立完成排便,在社会活动时间内能控制排便。


腹部按摩

1.方法:

训练病人排便时,操作者用单手或双手的示指、中指和无名指自右沿结肠解剖置向左环行按摩。从盲肠部开始,依结肠蠕动方向,经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或在乙状结肠部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作环形按摩,每次 5-~10 分钟,每日 2 次。

2.顺序: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促进直结肠反射的建立

1.方法:

食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润滑油后缓缓插人直肠,在不损伤直肠黏膜的前提下,沿直肠壁做环形运动并缓慢牵伸肛管,诱导排便反射。

2.时间:

每次刺激时间持续 1分钟,间隔 2 分钟后可以再次进行。

 

排便体位  

方法:排便常采用可以使肛门直肠角增大的体位即蹲位或坐位,此时可借助重力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也易于增加腹压,有益于提高病人自尊、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心脏负担。

若不能取蹲位或坐位,则以左侧卧位较好。对于脊髓损伤的病人也可使用辅助装置协助排便。

 

增强腹肌运动

方法:病人坐于座厕或卧床病人取斜坡位,嘱病人深吸气,往下腹部用力,做排便动作。


盆底部肌肉运动

方法:病人平卧,双下肢并拢,双膝屈曲稍分开,轻抬臀部,缩肛、提肛 10~20 次,每天练习 4~6 次。


注意事项

1、膳食纤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促进作用评估纤维饮食对粪便黏稠度和排便频率的影响,最初每天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不应少于 15g。合理安排饮食(点击蓝色字体了解更多),增加水分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大量摄人,病情许可时每日液体摄人量不少于 2000ml

2.手指直肠刺激易引发自主神经过反射,要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体征。

3 .指导病人定时排便:根据病人既往的习惯安排排便时间,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通过训练逐步建立排便反射,也可每日早餐后 30 分钟内进行排便活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