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季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以及细菌性痢疾等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性疾病。
一、流感
最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大多数流感患者会有发热、畏寒、咳嗽、急速的高热,高热会持续3-4天,出现严重头痛、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喉咙痛和流鼻涕,以及严重的疲劳感与虚弱症状,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二、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约10天。麻疹在临床上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周身皮肤可出现红色丘疹。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三、水痘
水痘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多发,传染力强。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并发症,水痘会在2周左右自愈且愈后一般良好。水痘有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症状等早期临床表现,皮疹开始多为红色斑丘疹,后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红晕,持续大约2~3天后开始干缩、结痂。在同一位置可能会出现皮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的情况。皮疹主要位于头、面和躯干部位,继而扩展到四肢,末端稀少。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腮腺肿大常为本病的首发体征,以腮腺发热、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从一侧开始,然后逐渐累及另一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
五、肺结核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痰里带血丝、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5-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常见症状是发热、咽部疱疹和特征部位(手掌、足底和臀部)皮肤疱疹。一般症状较轻,大约7天可自愈,不用特殊治疗。极个别可出现全身多发性(泛发性)丘疹、水疱,重者可合并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者出现死亡。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都可痊愈。该病的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七、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每天达十多次或更多,伴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觉)、黏液脓血便。中毒性菌痢病情凶险,多见于儿童,可表现为高烧、昏迷、抽搐等脑水肿和呼吸衰竭表现,无腹泻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人群普遍易感,易反复发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